點一下小程序,有意見隨時提;進一個聯系點,與委員拉家常……去年以來,浙江省政協在鄉鎮(街道)統籌推進民生議事堂、委員工作室、社情民意聯系點“三位一體”建設,在有條件的村(社區)延伸建設協商驛站,得到黨政重視、群眾歡迎,實現了鄉鎮(街道)全覆蓋。遍布全省、村(社區)的民生議事堂、協商驛站不斷拓展功能、探索創新,努力增加協商議事的頻次、優化反映社情民意的線路、豐富凝聚共識的方式,打通聯系服務基層群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人情債左右為難,如何減輕“甜蜜的負擔”?小區車輛亂停亂放影響環境,如何設置停車位,收費標準該如何定?基層養老機構不足,農村養老怎么解決?“早出晚歸”的流動攤點、喧鬧的夜市排檔,該如何管?面對一系列群眾身邊的公共事務,通過民生議事堂這個平臺,基層群眾在家門口有地方說、說了有人聽、聽了有反饋;崇高的“民主”二字,借由民生議事堂這種形式,變得具象、可知、可感,如今居民平時愿意到民生議事堂坐坐,遇到急事難事樂于找委員聊聊。
小到社區、單位,大到城市、國家,人們大多希望能夠積極參與公共生活,希望自己的意見被聽見、被尊重、被采用。民主,本質上傾聽每位成員意見,充分了解大家的需求,在此基礎上尋求最大公約數、畫出最大同心圓。在當前經濟社會深刻變革、利益格局深刻調整、思想觀念更加多樣的大背景下,基層民生問題的復雜度、群眾需求的差異性不同于往常,很多問題并不是“組織一次投票”就能解決。豐富民主形式,以靈活的方式加強與群眾溝通,吸納公眾參與,聽取公眾意見,擴大人民的有序政治參與,統一思想、凝聚共識,促進科學決策、民主決策,無疑是破解難題的有效辦法。從城鄉社區里的村(居)議事會、民主懇談會到政協委員到社區,從“小院議事廳”到“板凳民主”,從線下“圓桌會”到線上“議事群”,中國人民在火熱的基層生活中,摸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充滿煙火氣的民主形式。人們通過這些接地氣、聚人氣的民主實踐,圍繞涉及自身利益的實際問題,發表意見建議,進行廣泛協商,利益得到協調,矛盾有效化解,促進了基層穩定和諧。這些民主形式以鮮活親切的面孔,讓你我的生活更加清明、真實和美好,充分展現中國式協商民主的勃勃生機。
在多元治理中,人民政協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更應發揮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作用,不斷探索與基層協商相銜接、與基層治理相結合的新形式,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,通過在人民內部各方面廣泛商量,有序暢通各種利益要求和訴求進入決策程序的渠道,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更好成為扎根中國大地的制度形態、治理機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,確保人民當家作主具體、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。
中國式民主是腳踏實地、帶著真實生活煙火氣的民主,也是以人民為中心、維護大多數人利益的民主。新征程上,只要堅持黨的領導,統一戰線、協商民主有機結合,在尊重國情和歷史傳統的基礎上,大膽創新借鑒,創新更多生動鮮活的民主形式,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道路將會越走越寬廣。(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政協研究室)